日前,阳澄湖水草科学管理交流研讨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。会议邀请来自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、武汉大学、河海大学、南京林业大学以及江苏省环保集团的5位湖泊水生态管理方面的权威专家,为阳澄湖的水生植被管理“把脉开方”。
近年来,园区对水源地的保护逐步从岸上控源截污,转向水岸并重的精细化管理。水草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改善水体富营养化、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然而,阳澄湖也曾面临过因大量菱角、芡实等水生植物过度繁殖,导致水体溶解氧急剧下降,以及在极端高温情况下水草倒伏加剧蓝藻聚集的困境。如何科学管理水草,成了阳澄湖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会前,5位大院大所专家实地调研了阳澄湖水生植被的生长情况,并对阳澄湖的水质、水生植物现状、水草打捞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。专家们在太湖、梁子湖等重要湖泊的治理修复方面拥有丰富经验。结合自身经验,他们从水质改善、蓝藻防控、水生态系统维护修复等多个维度,对水生植物管养问题提出了系统性建议。
专家建议:开展充分的调研评估,掌握水生植被种类、分布、生长状况及其年度变化。根据水质底泥中营养物质分布情况合理选择管理范围;选择合理的收割时机,要根据水生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,如衰败前期,制定收割计划,防止其腐烂分解影响水质;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。针对浮叶植物,如大量覆盖水面会抑制沉水植物生长,消耗水体溶解氧、促进底泥释放磷,从而影响水质,可适度收割;对于沉水植被,以观察保护为主,及时清理残体,防止腐败分解;建立水生植被的观察跟踪机制,评估管理效果,为生态系统修复和平衡留足时间空间,提高湖泊生态系统抗逆性。
作为阳澄湖水源地保护的核心区域,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将阳澄湖水源地保护作为核心任务。近年来,通过水源地达标建设、娄北控源截污、排水户分类管理、水系联通及水生态修复等多项措施,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。监测数据显示,今年1-2月,阳澄湖水源地总磷浓度保持在0.02mg/L,连续两个月达到Ⅱ类水质标准。接下来,园区将总结运用研讨会专家提出的水草科学管理宝贵意见,完善水草收割打捞方案,进一步开展技术合作和攻关,坚定不移地为阳澄湖的保护提供支撑和保障,推动园区水环境的高质量发展。(苏报融媒记者惠玉兰通讯员陈旻文/图)